UXPaper Note#5-The Interplay of Beauty, Goodness,and Usability in interactive products

論文名稱:The Interplay of Beauty, Goodness,and Usability in interactive products

論文作者:Marc Hassenzahl

論文期刊:Human-Computer Interaction · December 2004

文獻連結: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ublication/233864402_The_Interplay_of_Beauty_Goodness_and_Usability_in_Interactive_Products

在UxPaper Note#3,我們曾經提到Don Norman對於美感的看法以及提出的美感理論。當中提到Marc Hassenzahl的研究,並且提到了新的概念”優良”,不過並沒有在文中著墨太多,因此我便將這篇關於優良、美感與易用性之間的關係的研究文獻找出來並且閱讀。

文獻中提到優良與美感以及易用性是不同的概念。優良受到實用性質以及享樂性質中的身分辨別影響,美感則是主要受到身分辨別影響。

Marc Hassenzahl提出兩個分別獨立的產品屬性:實用性質與享樂性質。實用性質與使用者為了完成行為目標而誕生的需求相連結,例如易用性。享樂性質則是與使用者本身連結。享樂性質可以再近一步被細分為兩個類別:刺激與身分辨別。刺激、創新與挑戰是個人成長的先決條件。身分辨別則是解決了人類透過物品表達自我的需求,例如產品外表。

研究中有兩次實驗,分別是在單看產品內容後邀請受試者填問卷,以及使用產品後填寫問卷。結果發現優良以及易用性都受到實驗中的使用產品經驗影響,但是美感與享樂性質卻依然保持穩定。

透過這篇文獻我們對於美感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。產品的美感會影響到我們對於產品的整體評價,但並不是全部。不過在日常生活中,產品的美感似乎對於個人表達自我有著重要地位。手錶或衣服等商品,它們都會與我們個人的價值觀以及喜好有關。因此當我們在挑選這些產品時,美感就會是主要的購買參考標準,衣服耐不耐穿或是其他功能性的產品特質,其影響與美感相比倒是相差甚遠。然而如果是其他類型的商品,美感的影響就沒有這麼壓倒性。

在文獻作者的使用者-產品關係概念架構中,美感是比享樂性質(例如愉快)層級更高的概念架構因子,並且與產品整體評價的關聯性更強。由此我們得知,美感並不是享樂性質。現階段我們只能說,雖然美感受到身分辨別影響,但享樂性質所帶出來的並非是美感。

心理學研究中發現到,通常我們會把美麗的人將社會能力、社交技巧、適應能力與影響力等等好的特質綁在一起。儘管也有研究提到,人們對於美麗的產品會產生反感,產生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的印象。但無可否認地,我們似乎會反射性地,把好的事物與其他好的事物綁在一起。難怪我們會將產品的美感與產品整體評價綁在一起,而剛好整體評價與易用性有關,因此產生了漂亮的產品會有好的易用性的錯覺。

目前學界依舊在進行美感的研究,是從兩個角度去探索,分別是探索被感知到的物件特性與物件目的如何產生美感(下至上,bottom-up),以及描述對物件的主觀意義如何構築成美感(上至下,top-down)。在這篇研究中,我們對美感的了解,只有排除掉一些非美感的概念。對於其本質依舊需要更多研究去理解。

論文名稱:The Interplay of Beauty, Goodness,and Usability in interactive products

論文作者:Marc Hassenzahl

論文期刊:Human-Computer Interaction · December 2004

文獻連結: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ublication/233864402_The_Interplay_of_Beauty_Goodness_and_Usability_in_Interactive_Products

--

--

李盈逸(Tanner Li)

栽入UX的產品體驗腦粉,只要一提到UX和產品體驗總是雙眼發亮,滔滔不絕。熱愛3C & 耳機 & 藍牙喇叭。